抗核抗体(ANA)是风湿免疫科的一个常规检查项目,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此外,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但抗核抗体阳性是否就可以判定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呢?如何来判定患有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阴性能不能立即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呢?今天,肝大夫带您一起走进抗核抗体家族。
一、ANA来源
正常情况下,人体遭遇外敌(细菌、病毒等)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识别到后,就会产生一系列抗体消灭外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护性抗体。
但有些人免疫系统识别功能异常,错误地将人体的某些自身组织成分标记为“敌人”,并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就被称为自身抗体。
这些抗体不仅对身体没有保护作用,还会对身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损害,诱发疾病,这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ANA是以细胞内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如果检测ANA总抗体为阳性,则应进一步检测针对靶抗原的相关自身抗体;如果临床高度怀疑ANA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论ANA总抗体检测结果如何,都需要检测针对靶抗原的相关自身抗体,以便查明具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ANA结果解读
抗核抗体检测数值的强弱以“滴度”表示。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有的更小)、1:320......1:1000、1:3200等。
滴度越高,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滴度高低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但抗核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了吗?
未必!ANA阳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
1)健康人
健康人阳性率约3%~19%,老年人、孕妇及40岁以上女性比例更高,大多以低滴度为主,如1:100或1:320。
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直系亲属、免疫功能异常者是高危人群,应定期做体检筛查。
对于反复出现流产、胚胎停育的女性,抗核抗体高滴度阳性可能意味着不容易怀孕或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增加。
2)风湿免疫疾病
ANA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一种自身免疫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检出一种抗核抗体又可涉及多种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往往需要参考其它自身抗体项目,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3)肿瘤
很多肿瘤患者都可以检测到自身抗体,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肝癌、食管癌等。
自身抗体一般不用于肿瘤的诊断,但肿瘤患者检测出自身抗体,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肿瘤本身产生,而不能仅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
4)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血清中可以检测出自身抗体,但大多以低滴度(1:100)为主,高滴度的很少见,并不直接影响免疫功能。
5)其他疾病
ANA阳性还可出现在其他系统疾病中,这类疾病的滴度往往较低:
(1)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3)血液系统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特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等;
(4)慢性感染性疾病:如寄生虫、结核病等;
(5)其他系统疾病:如I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等。
6)药物反应
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三甲双酮、肼苯哒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等均可能出现ANA阳性。停药后可降至正常水平。
谈完了ANA化验可能阳性的情况,下面肝大夫来重点聊一聊AN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检测价值。
三、ANA与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所导致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ANA在AIH、PBC、PS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75%、50%、8%~77%。
除了ANA,如AIH相关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PBC相关抗线粒体抗体、PSC相关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等自身抗体,对于AIH的诊断与分类、预测预后、病情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AIH的急性期或初期/重叠综合征患者,相关自身抗体可能为阴性,随病情的进展可在3~6个月后出现。因此,临床随访检测较为关键。此外,自身抗体滴度不能作为疾病活动性、疗效监测的实验室指标。
因此,对肝功能异常、不明原因的肝胆疾病患者,完善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如对病情存在困扰,应尽早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疗。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