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虽说哪一个都是个顶个的大事儿,但是在物质条件已极为丰富的现代社会,“睡”显得尤为重要。据我国《2022中国睡眠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全国约有3亿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或睡眠障碍。罹患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的朋友们,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慢性肝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主观睡眠质量。据报道,有60%~80%的慢性肝病人群有睡眠障碍的问题;而睡眠障碍反过来又会导致肝病的进展、生活质量的下降。
失眠常见表现
➤ 上床平躺后辗转反侧、入眠困难,有时会经历两、三个小时的漫长诱导期,大脑一直浮想联翩,不能平静地入睡。
➤ 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可能很容易醒过来,醒后再次难以入睡。
➤ 睡眠程度变浅,有时在大清早四、五点就早早地醒来,白天可能伴有头脑昏沉、困顿、乏力、精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等后遗症状。
➤ 有些老年人因肾脏浓缩功能变差或前列腺肥大,小便的次数增多,尿泡变小。晚上起夜次数频繁而入眠质量下降或加重失眠。
肝病患者如何睡个好觉?
1、掌握应对失眠策略
睡眠环境
首先,睡眠环境需要保持尽可能的绝对安静,空气清新、无噪声和特异响动、光线刺激等。枕头的高低软硬、大小适中;床铺、床垫符合人的生理曲线;被褥、床单和皮肤接触部位平整光滑柔软,对皮肤有一个良好的亲和感,避免因这些外部条件不舒适导致失眠。
睡前准备
在睡前半小时避免看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也避免看恐怖、惊险、血腥、悬疑等情节的影视或书籍。可通过听音乐、听英语等方式促进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般而言,晚上少睡1~2小时的小失眠,对身体的影响并非那么要紧,尤其老年人自身本来就多有睡眠质量的下降。宜保持每天早睡的习惯,即便一时睡不着,卧床假寐也是一种休息,也就是说,休息总比不躺要好。
注意安眠药物的选择
有人嫌弃吃药入眠使睡眠程度变浅,每一觉时长变短,做梦过多,醒后遗有头昏等反应,还有的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依赖性、抗药性等。但对排除了器质性、心因性等情况之外的严重失眠,还是建议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的安眠药物,可以交替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常用的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艾司唑仑等通常较为安全,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服药期间只要加以戒备、定期复查即可。吃药后只要能睡着,相较于久卧难眠还是大有裨益的。(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2、恰当解读当下检查结果
许多老病友,看到自己每次做检查发现肝硬度偏高、化验单上高高低低的箭头、影像学描述肝脏回声增粗,有小肝硬化结节、胆结石、肝囊肿等描述时,内心就会莫名地感到不快或恐惧,甚至失落无助。
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没有发生疾病进展,如肝硬化的失代偿或癌变,肝功能还能保持在正常范围,日常生活都可以正常进行。
不要把思维停滞在自己以前的健康状态,或与没出现疾病时的情况类比,从而自我加压,产生莫名的烦恼。
3、摆正心态,学会做“减法”
许多肝病朋友可能在病后人生的漫长时段中要伴药生存,由青年、中年逐渐步入老年。
因此,宜善于接受和认可自己身体有了病毒感染或已发生肝硬化等情况的现实,学会做减法,降低体能标准、放宽尺度,“退一步海阔天空”。
要明白现代的医疗条件和药物,已经使HBV感染达到了可预防、可控制、可治愈的程度,使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病群体,已经无限地趋近了和普通大众人群在生活与生存质量方面等同的水平,病友们完全可以挺起胸膛、理直气壮地重新拾回昔日的尊严,去追求和正常人一样的理想。
旧机器上岗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和别人比只是每天多吃片药而已。及时改变心态,依据现实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小目标”,做到“没心没肺,能吃能睡”,又何尝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开始呢?即使身体偶然有一点小小的不适,如失眠这些,也就不会过于忧心了。
睡眠虽然是一个医学概念,但失眠却涉及躯体、神经、精神、社会等诸多层面,是一个病因众多、表现复杂的沉重话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之处。失眠、睡眠质量变差等睡眠障碍,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很多慢性肝病的病友,因肝功能不好而影响到的睡眠,其实很少。肝病病友更宜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睡眠与睡眠障碍,失眠的治疗需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没有单一的常规可循。既不能因失眠而谈虎色变,也不因失眠而掉以轻心。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