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在东方人中更多见,因为在长期物质条件不丰富的情况下,东方人体内形成了一种“节俭基因”。如同持家有道的家庭主妇,会尽量节衣缩食,以多储备家用,这种“节俭基因”的作用,是储备更多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这原本是好事,但如今人们的生活已大有改善,吃得多了,吃得好了,却动得少了,而“节俭基因”仍在继续起作用,摄入的能量过多地变成脂肪存在肝细胞中,结果便导致了脂肪肝。患脂肪肝的瘦人,虽然看得见的外形是瘦的,但其看不见的内脏却因为沉积了较多的脂肪而偏胖。
脂肪肝专家目前在广州进行的调查发现,有不少脂肪肝病人,最初体重不重,血脂、血压也正常,但6年过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就“冒”了出来。
诊断:B超可查出脂肪肝,CT可判断严重性
“得了脂肪肝不会让病人立刻觉得很不舒服,但它是‘温水煮青蛙’效应,一二十年慢慢发展。临床很多病人来了就是肝硬化。”据了解,目前,至少有20%的脂肪肝并不单纯,而是已经发展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眼下尚且单纯的脂肪肝,相比于健康的肝脏,会显得格外脆弱。精神紧张、饮酒、身体疲劳、某些疾病等因素,并不会对健康的肝脏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胖人体虚,胖肝易损,对于肝细胞内已经囤积了不少脂肪的肥胖肝脏而言,这些刺激却足以使之发炎。任何器官受损,修复过程都会有纤维组织产生。如皮肤破损产生瘢痕一样,就是一种纤维化。肝脏因炎症而不停受损、修复,致使纤维组织积存,越积越多,最终就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引发更加严重的肝癌、肝衰竭等致命问题。
专家介绍,脂肪肝诊断比较简单,99%的病人靠无创的影像学检查都能检查出来,其中B超可以查出有没有脂肪肝,但对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主观性,同一位病人在一家医院经B超检查被诊断为轻度脂肪肝,可能在另一家医院被诊断为中度脂肪肝。要准确判断脂肪肝到了什么程度,通过CT检查数据可以得出。研究表明,肝脏CT值的大小与肝脏脂肪含量存在负相关,即肝脏脂肪含量越多,肝脏CT值越小。如果想了解一段时间内脂肪肝病情的变化,那么对比两次CT检查的结果中“肝/脾CT比值”即可。该结果变大,说明肝内脂肪囤积减轻;该结果变小,则说明肝内脂肪囤积加重。但假如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就可能要做肝活检。
但单靠这两种检查,都不能区分脂肪肝是单纯的,还是脂肪性肝炎。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脂肪性肝炎?最可靠的方法是做肝穿刺活检。但是,与没有“发炎”的单纯性脂肪肝一样,多数的脂肪性肝炎病人本身并不会感觉到明显的不舒服,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检查。所以一般来说,假如B超检查发现有脂肪肝,抽血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和(或)谷草转氨酶持续升高半年以上,排除了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药物问题等常见的肝炎病因。即可被认为脂肪肝已不再单纯,而是进展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
治疗:半年内减肥10%,脂肪肝可消退
专家指出,现在脂肪肝还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还是要靠改变生活方式来解决。“对于由于肥胖引起的单纯性脂肪肝病人而言,减肥是唯一的‘特效药’!”减肥,可以让肝脏内的脂肪沉积减轻或消退。”体重指数在24~27。9为超重,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这类脂肪肝患者都需要减肥。另外,有些人可能看上去不胖,体重指数也未达到24,譬如患脂肪肝的瘦人,若男性的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女性的腰围达到或超过80厘米,同样需要减肥。一般而言,只要半年内体重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10%后,肝内脂肪沉积就可以完全消退。
减肥的具体方法,无外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饮食,除了人们熟知的限制饮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注重合理的饮食结构低脂、适量糖类、高蛋白及足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外,还要养成“早好、午饱、晚少”的饮食习惯。而且,特别要留意的是,一定要戒掉夜宵。对脂肪肝病人而言,最适合且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都是较好的运动项目。
对脂肪肝患者,聂玉强推荐以下运动处方:
1、大步快走,每次在半小时内走完3000米路程。
2、推荐每天坚持进行上述运动。若实在难以坚持,亦要保证每周运动5次或以上。
如果脂肪肝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此时已存在被炎症破坏的肝细胞,单靠减肥治疗则难以奏效,需用药物治疗,使转氨酶转为正常、保护肝脏。具体该用哪种药,情况较为复杂,因此,保肝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