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虽多达100余种,但仅仅有微弱的辅助治疗作用,需长期服用。要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必须消除病因,包括戒酒、减少高脂肪摄人、尽量少吃药等。同时,应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E—C合剂、维丙胺)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钙)。《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脂肪肝辅助治疗药物有葡醛内酯、肌苷、二氯酯酸二异丙胺、肌醇等。
1、葡醛内酯: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葡醛内酯进人人体,在酶的作用下变为葡萄糖醛酸,与体内含有经基或竣基的毒物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并从尿液中排出。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治疗。口服,成人1次100mg~200mg,1口3次;5岁以下儿童,1次50rng;5岁以上儿童,1次100mg,1日3次。
2、肌苷:酶类保肝药。在体内转变为肌背酸及三磷酸腺昔,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可提高辅酶A与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继续进行代谢,活化肝脏功能,促进受损肝脏的恢复。
3、二氯酯酸二异丙胺:可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脏中脂肪的沉积,促进有损伤的肝脏细胞再生,用于辅助治疗脂肪肝和早期肝硬化,1次40mg,1日3次。
4、肌醇:促进肝脏中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适用于脂肪肝的防治。成人口服1次0.5g~lg,l日3次。
在脂肪肝的治疗过程中,应减少药物对肝脏产生毒性。各种药品进人人体后,均由肝脏代谢和解毒,因而过多地服药一是增加肝脏负担,二是有些药物具有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因此,要慎重地选药,少服或尽量不服不必要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