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大泡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 发布日期:2025-09-09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伴随疾病状态密切相关。临床上,根据起病缓急可将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后者主要指由肥胖、糖尿病和酗酒等引起的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

慢性大泡性脂肪肝即通常所述脂肪肝,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可能多于女性,起病隐匿,一般多呈良性经过,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即使已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有时肝病相关症状仍可缺如,故多在评估其他疾病或健康体检作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脏肿大为脂肪肝的常见体征,发生率可高达75%以上,多为轻至中度肝脏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地正常或稍硬而无明显压痛,门静脉高压等慢性肝病的体征相对少见,脾肿大的检出率在脂肪性肝炎病例中一般不超过25%,局灶性脂肪肝由于病变范围小,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但同时并存其他肝病时例外。

(1)症状: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饮食过量或高脂饮食造成者,临床称为“隐性脂肪肝”,中度或重症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者症状较明显,常见的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右季胁痛,恶心,腹胀等肝功能障碍症状,可伴腹痛,主要是右上腹痛,偶尔中上腹痛,伴压痛,严重时有反跳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似急腹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此种表现少见,手术中见肝包膜被伸张,肝韧带被牵扯,病人疼痛原因是肝包膜受伸张,肝韧带被牵拉,脂肪囊肿破裂和发炎等所致,重症脂肪肝可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和消化道出血,同时由于维生素缺乏还可伴有贫血,舌炎,外周神经炎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2)体征:体质超重肥胖者占64%,肝脏肿大占15%,可有肝区叩压痛,脾肿大,以及皮肤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等。


  • 上一篇:急性小泡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 下一篇:没有了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