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多次乙肝疫苗,还没有抗体的原因(六)

  • 发布日期:2025-11-07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HBV因素

1、隐匿性HBV感染(OBI)

由于OBI通常为感染变异HBV所致,约60%~70%血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 DNA,但乙肝五项通常显示假阴性,尤其是反映感染的指标如HBsAg、HBeAg等正常,部分人还可能呈现血清抗-HBs与抗-HBc同时阳性的“伪装”状态,也有单项抗-HBc阳性者,少数人直至做肝脏手术或肝活检时才被发现肝组织HBV DNA阳性,往往易被临床误以为健康,很少被经验去做HBV DNA等深度检查而被漏诊。

有时直至出现了明显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或癌变了才被后知后觉地发现。虽然其发生率仅为0.82%左右,但在合并或夹杂患其它疾病者中,风险大为增加,如合并其它肝病者达13.99%、合并HIV感染者高达6.26%、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做血液透析者4.25%,在无偿献血者中低于0.5%。

需采用更灵敏的特异方法多次测试,才可能被发现,阳性者提示曾经或正在感染HBV,接种乙肝疫苗就难以产生抗体。

2、不同HBV亚型感染

HBV具有不同的血清亚型,主要包括adr、adw、ayr、ayu等,还有A~J等至少10种基因型。

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毒蛋白,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HBsAg和HBcAg的氨基酸序列,不同血清亚型不仅影响HBV的传播方式和疫苗的有效性,还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病情活动性和慢性化率有关。

如血清B、C基因型的HBV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D亚型则通常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多见于地中海地区和西非。

某些亚型可能表现为HBsAg或抗-HBc单项阳性,检测HBV DNA才可发现有复制,能够经过粪-口途径传染、无临床症状、恢复后抗-HBs不阳转或抗-HBs与HBsAg同时阳性,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HBs可能对其无预防作用,亦可反复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HBs产生等。

3、隐性宫内感染

据统计妊娠期间母体HBsAg、HBeAg双阳性者,如若未采取阻断措施,所产生婴儿中约10%可能被HBV隐性宫内感染,成为疫苗接种失败的重要因素。

这类婴儿出生后多数不呈现急性肝炎表现,还可能乙肝五项全阴而仅在肝脏和血液单核白细胞中有HBVDNA阳性,极易被临床误判为正常高危婴儿,也是接种疫苗失败的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


  • 上一篇:干扰素治乙肝,表面抗原不降的烦恼有解了?
  • 下一篇:胃口差就不吃,营养不够靠药补?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