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健身是药物治疗以外医生给患者开的另一个重要处方。殊不知在中老年朋友积极健身抗击疾病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可能引发骨关节病的隐忧,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可能正被悄然地受着损害。
首先我们要知道,运动的过程就是肌肉关节系统协调起来,重复完成某一个或某几个动作的过程。例如,慢跑、跳舞、打球的过程都需要我们的足、膝、髋、脊柱、上肢协调运动来完成。运动既锻炼了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也增加了这些系统的负担。
如何合理健身?
01、运动方式
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例如,本身就有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就不应该选择跑、跳、下蹲类运动方式,因为这类运动方式会大大增加膝关节的受力。在下蹲站立的过程中,膝关节受力是自身体重的3~4倍,弹跳落地过程中的膝关节受力是自身体重的6~8倍,因而这类运动会大大加剧关节的劳损。反之,一些非负重的运动项目可能适合这类患者,如卧位的直腿抬高,卧位的空蹬自行车,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游泳。有腰背部疾病特别是腰椎不稳定的朋友就尽量避免带有转体、下腰、屈体类动作的运动。
02、运动量
根据身体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所谓“人老不以筋骨为能”,适量的运动有益身心,过量运动就可能得不偿失,不仅损伤骨关节系统,还有可能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导致一过性的心肌缺血、缺氧。运动量大小的掌握,以身体微微出汗,而无呼吸、心跳明显加快,无骨骼肌肉酸胀不适为宜。任何运动后出现的疼痛、乏力、不适等都是躯体对不恰当运动发出的警示,当予以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朋友的运动量可能就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两年前能跑2 000米,不意味着两年后还能跑2 000米。
03、体育用具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护具,穿适当的鞋具。护膝、护踝、护腕等常用的体育用具,其功能并非单纯为了保暖,而是在运动中避免关节过度牵拉导致周围韧带、肌肉的损伤,同时能分解、传导运动中作用于关节的应力。还有,选择合适的鞋具往往被忽视,有些喜欢慢跑或快走的朋友可能因为穿了一双休闲平底鞋而出现足跟痛、足底痛,甚至膝关节痛。因为这类鞋会使人体重心后移,增加大腿及小腿肌肉的负担。鞋底的选择也很重要,防滑是首要的选择点,这是避免老年朋友意外跌倒的关键因素。如果既往有过“崴脚”经历的人,可能就需要准备一双“高鞋帮”的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