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传统中药(TCM)等。
有100余种草药相关药剂存在肝毒性,证据最强的是含吡咯生物碱的草药、石蚕属植物、欧苍术、含薄荷油的植物、麻黄、小柴胡汤、何首乌、灵芝、八角莲属、番泻叶等。
除此之外,这些情况也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a)某些中草药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如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雷公藤等;
b)不合理炮制可能增加中草药肝损伤的风险:如生首乌或不规范炮制何首乌,易发生肝损伤;
c)外源性有害物质污染:草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导致中草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毒素等严重超标等。
怎么知道得了药物性肝损伤?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可1日至数日,长可达数月。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或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DILI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a)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b)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c)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d)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
急性DILI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慢性DILI的预后总体上,好于组织学类型相似的非药物性慢性肝损伤。
怎么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如:
a)老年人群: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理论上更易发生DILI;
b)性别:女性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易感性仍然值得关注,且研究提示女性发生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风险更高;
c)饮酒:有研究提示酒精可能是异烟肼、甲氨蝶呤和氟烷等少数特定药物所致DILI的风险因素;
d)基础疾病:超重、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可能是甲氨蝶呤相关药物性肝病的风险因素。
服用药物时如何监测肝功?
应根据原发基础疾病(包括基础肝病)和具体用药情况,确定个体化的肝生化试验监测时间。
肝酶升高是怀疑和诊断DILI的第1个迹象。连续肝功能检查的概念旨在较早阶段识别易患DILI人群,以便及时停药。
既往存在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饮酒、有任何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有必要增加监测频率。若发现肝酶升高,停用或换用肝毒性小的药物,同时服用保肝药物。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