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类疾病,其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IgG4相关疾病以及它们两两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哪些症状呢?
如果是AIH,大部分病人没有症状,可能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轻度者有腹胀不适的情况,但随着疾病进展,会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表现,比如纳差、黄疸、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情况。
如果是PBC,也就是过去说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医生会问患者是否有乏力和瘙痒,这些症状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患者也不知道是由于肝病引起,可能就到皮肤科看病,随着疾病进展,乏力和瘙痒会越加明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内眦黄色斑等表现,往往这时疾病就到了比较晚的阶段。
如果是PSC,主要是年轻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发病,表现为间断发作右侧腹部的隐痛不适或者波动性黄疸,症状不典型,需要进一步到医院详细检查。
如果是IgG4相关疾病,它是一系列的疾病,在肝脏上有表现,也会出现腹部疼痛、腹泻、也可以出现黄疸、眼干、口干等症状。
如果出现重叠,免疫性肝病的重叠的症状就会有相应的表现,例如早期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晚期会出现乏力、纳差、瘙痒、黄疸等表现。
韩英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炎缺乏典型的症状,70%左右的患者缺乏临床症状,有20%-30%呈急性的发展过程,比如像急性重症AIH和慢加急肝衰的AIH,它们都有慢性肝炎乏力、纳差、腹胀等的表现。
患者来医院的时候如果是慢加急肝衰的表现,会出现重度黄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如患者来医院的时候是AIH的肝硬化,首先表现就是腹水或者上消化道出血;此外还有患者是出现肝性脑病来就诊的,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等临床症状。到了医院医生会进行抽血检查患者的肝脏功能,有些患者早期只有转氨酶增高,使用保肝降酶药后会有一些降低,往往会忽略给患者进行自身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查,容易误诊,耽误治疗时机,因此要提高医生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这样才不会误诊误治。如果诊断不明确,也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如使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这对我们的诊断也是一种佐证。
韩英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在不管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全世界,都是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也许是我们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增加了,也许是饮食、环境等的改变,促发了这样的疾病发展,目前还是认为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导致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高发。
不仅仅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所以我们更要关心环境、关心饮食健康。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