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脂肪肝已经成为第一大肝病。脂肪肝,也称“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简单来讲,就是肝细胞里面堆积了太多脂肪,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工作。
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有研究表明,由于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通过增加能量消耗、限制能量摄入所产生的血脂改变,较单纯限制能量摄入更为理想。伴胰岛素抵抗、体重超重或近期体重增长的脂肪肝病人,以及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导致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
但是另有4类脂肪肝患者,做运动要尤为谨慎。
1.伴有严重合并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1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或有明显的糖尿病肾病、肝功能明显损害或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等的脂肪肝患者,应限制活动,以免病情恶化。即使是医生许可运动,也必须严格掌握运动量,并在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
2.运动会使代谢增加,对于低体重的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肺结核等全身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脂肪肝患者,过多的运动反而会加重病情。
3.药物、酒精和环境毒素、工业毒物所致的脂肪肝病人,过多运动可能成为干扰代谢的因素。
4.妊娠急性脂肪肝、瑞氏综合征(脑病脂肪肝综合征)患者,应限制活动,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另外,运动疗法仅适用于原发性肥胖症,继发性肥胖患者不宜过多运动。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