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肝损伤。药物的狭义概念是指各种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和天然药物,广义的概念包括各种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上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佐剂等所诱发的肝损伤,称为药物诱导性肝损伤,或简称为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致死。药物性肝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发生机制复杂,人群易感性差异大,临床类型多样。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人认为中药很安全,不会有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因此,临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为了“调理”服用中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案例。其实,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容易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常见的中草药制剂:雷公藤、土三七、苍耳子、千里光、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含有上述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汤药也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性,应用时要多加小心。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