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担心长期吃药副作用大,会伤身,怎么办?

  • 发布日期:2025-02-21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见于应用长效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如下:

1. 流感样不良反应

首次用药,几乎100% 的用药者在注射后1小时,往往都会出现流感样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其程度大多为轻度、可忍受,不需处理,一般于注射1~2针后即可逐渐消失。少数发热明显者可于打针前或在出现反应后服用一些退烧药物对症处理。

2.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在打第一针后的2~4周,还会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的下降或减少,可于初始用药从小剂量如135微克/次的开始,2~4次后白细胞回升后改为180微克的常规剂量,半月后复查血常规。

这种白细胞的下降大多为一过性。

若中性白细胞<0.5x109/ml或血小板< 25x109/ml,可暂停用药,也可应用刺激白细胞生长的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配合口服利可君、咖啡酸等对症处理。

3. 抑郁/焦虑

有些人可能有抑郁、焦虑表现,女性多见。

4. 少见不良反应

少见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的异常、血糖升高、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网膜病、间质性肺炎、肾脏损伤、血管并发症等颇为罕见,出现时应停止治疗。

长效干扰素只有在经过筛选,合适达到临床治愈可能的慢乙肝患者才选择用药,并且用药过程中,需要一直由专科医师指导与把控,用药者完全不用过于担心。

口服抗病毒药物因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慢乙肝群体,临床用药者更多。

➤ 如服用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者几无不良反应,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的安全性亦颇高。

虽然说明书介绍可引发如肾功能减退、低磷性骨病、乳酸中毒、肌炎、横纹肌溶解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但十分少见、罕见。

治疗中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一旦出现血肌肝、肌酶等指标的异常,需要专科就诊咨询,必要时经改换品种或停药,大多能很快恢复。

临床出现此种情况者寥若晨星,因此不必过于忧虑而因噎废食、延误治疗和康复。

➤ 老年人易于潜存骨质疏松、低钙等状况,建议应用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等。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


  • 上一篇:硒对肝病的医理作用
  • 下一篇:减肥药,勿滥用!有可能损伤肝脏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