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存在母婴传播的可能。每个乙肝育龄期女性都希望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那么为了避免乙肝母婴传播,乙肝育龄期女性应该怎么做?
孕前
1.肝功不稳定者
应积极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待肝功稳定后再考虑生育。
短期内(如3~5年之内)不考虑结婚生育的女性,各种抗病毒药都可选择,包括干扰素;对短期内有结婚生育要求的女性,抗病毒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致畸作用的抗病毒药(如妊娠B级药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但不宜选择干扰素。
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而意外受孕者,若有继续妊娠的需求,应及时将恩替卡韦换为对胎儿无致畸作用的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
注射干扰素意外受孕者,胎儿致畸的风险较高,最好终止妊娠;若迫切希望继续妊娠者,需及时将干扰素换为对胎儿无致畸作用的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
2.肝功正常者
肝功一直稳定正常者可暂时不抗病毒治疗。
但有肝癌家族史或年龄超过30岁者,即使肝功一直稳定正常,也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这是我国2022年《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中最新提出的,目的是保护感染者的健康,降低肝癌的风险。
抗病毒治疗并不影响正常生育,患者对此应正确认识。具体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同前所述。
孕中
1)
孕前已服用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者,孕中继续服用,不可停药;
孕前服用的是恩替卡韦需更换为妊娠B级药,继续抗病毒治疗。
2)
孕前未抗病毒治疗者,在孕24周以前若肝功正常,可不服用抗病毒药,继续观察;
待孕24~28周时可服用妊娠B级抗病毒药,以降低病毒载量、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3)
在孕期任何时候出现肝功能不正常,应随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选用妊娠B级药。
4)
注意保护腹部,避免腹部外伤致胎盘受损、母血渗入进胎儿体内;
避免各种感染,感染可致胎盘通透性增加,病毒可趁机侵入胎儿体内。
分娩中
1)尽量缩短产程,减少胎儿在产道内停留的时间。
2)尽量不使用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助产工具,以免损伤胎儿皮肤,发生乙肝病毒感染。
3)在可能存在难产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提前干预,但不主张为避免母婴传播,任意放宽剖宫产指征。
4)分娩后,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和口腔中的污物。
产后
1.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在孩子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在不同部位给孩子注射一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在出生1月和6月时再分别接种一剂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剂。采用上述标准程序,阻断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
2.进行血清乙肝五项指标检测
孩子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剂)后1~2月可进行血清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了解免疫接种效果,过早检查会因乙肝疫苗的影响出现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
若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明阻断成功,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明阻断失败,需按乙肝病毒感染管理。
3.能否进行哺乳?
对出生时已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儿,可予正常哺乳,但要考虑母亲是否服用核苷类药物。
现有文献仅提示,替诺福韦在乳汁中含量甚微,不影响哺乳,其他核苷类药物未有资料说明,哺乳需谨慎。
4.是否需要继续抗病毒治疗?
产妇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需看具体情况。
若只是在孕24~28周时为预防母婴传播而开始服用抗病毒药者,产后可停药;若非此种情况则需继续抗病毒治疗。
温馨提示: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不作为诊疗意见,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