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5岁,10年前查出乙型肝炎肝硬化,一直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随访让其定期复查,因忙于工作未能检查。
1年前出现明显乏力、厌油腻、肝区不适,就诊与某传染病医院查出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293μmol/L,ALT:1800U/L)、HBV DNA:2.8×105 IU/ml。
凝血全套中PTA:38%,考虑耐药导致的肝衰竭,幸好治疗及时,历经2月余病情才得以控制。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目的: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有无耐药和不良反应、HCC发生。
治疗期间:3~6个月检测1次血常规、肝脏生化、HBV DNA定量和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学标志物、LSM等、腹部超声检查、甲胎蛋白。
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监测HCC的发生。
应用可能影响肾功能或骨代谢的药物,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每6~12个月检测1次血磷水平、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检测:血胱抑素、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等。
并且应重视低病毒血症,低病毒血症与肝纤维化进展、HCC和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