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与性激素关系

  • 发布日期:2023-01-20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为了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面部皮肤损害的发生机制与性激素水平及肝功能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他们选择同期50例有面部皮肤损害(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特殊类型皮疹)的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30例无面部皮肤损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RGE)、睾酮(T)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按照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两组各级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SEC) 、血肌酐(CREA )、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以及是否酗酒采用成组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评估。

研究表明: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LH、FSH、E2水平和E2/T值分别高于对照组;T水平在三组皮肤损害患者中均低于对照组;有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降低,而无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增高,两组间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皮肤损害组和无皮肤损害组T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均依次降低,两组之间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多因素相关风险度显示:长期酗酒及AST的升高会使面部皮肤损害发病率增高,其OR值分别为4.46、11.8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45~13.7和1.24~113.1,P值均<0.05。

该研研究结论提示,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肝硬化皮疹的严重程度与长期酗酒及肝功能的好坏有关。酒精和肝功能受损以及性激素紊乱在肝硬化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上一篇: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治思路
  • 下一篇:内脏器官周围脂肪越多可能提示肝脏手术后并发症越多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