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肝炎”的发病原因

  • 发布日期:2023-11-13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在国际上,人们把在外旅游(旅行)时受到感染所发生的肝炎,特称为“旅行者肝炎”。在旅行者肝炎中,最多见的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个别的也可发生乙型肝炎、戊型肝炎。

在我国曾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单位在放假期间,组织员工到海滨旅游,不料从当月下旬开始在旅游的年轻员工中爆发肝炎,经诊断为甲肝,共有48人病。


旅游是一种情趣盎然又锻炼体质的有益活动,但在外旅游,不同于平时在家,可增加肝炎的感染机会。因此,外出旅游,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相关的卫生保健措施,从而预防旅行者肝炎。如在旅游出发前,应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对甲肝的免疫状况。一般说,35岁以内的人对甲肝的免疫力较低,故可考虑在出发两周前接种甲肝减毒疫苗,以保证旅游时体内已产生了充足的免疫力。甲肝是肠道传染病,多由吃进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饮水、食品而感染。因此在旅游中,要重视食品卫生,特别是不可吃生、半生海产类食品,如蛤、牡蛎、虾、小蟹、蛏、蚶等。这些食品常常采自海边,可很容易被甲肝病毒污染。另外,外出旅行的人也要注意劳逸适当,人体在疲劳时抵抗力降低,也容易被甲肝病毒感染。

甲肝病毒的潜伏期以14-30天较多见,因此短期旅游归来后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烧、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右下腹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 上一篇:甲型肝炎复发有何原因?
  • 下一篇: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