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张药品说明书,可以看到以下方面的主要内容:药物通用名、商品名、英语名、汉语拼音名、药物成分、剂型性状、适应症、使用方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尤其是儿童、妊娠期、老年人的用药者)、相互作用、药理学、药物的储藏方法和有效期、规格、批准文号、药企名称等等。
因为林林总总、内容繁多,常常令人眼花缭乱,产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之感。
本文拟就有过肝病的朋友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对药品名称和药物剂型两个方面的问题加以介绍,希冀提高安全用药的认知有所裨益。
药品名称
每一种药品都有通用名、商品名、英语名、汉语拼音名几个方面的介绍。
通用名
通用名是最重要最规范的名称,一如人的学名或称为“大名”,由此可以清楚明白药物的成分。
商品名
商品名就像人的小名、外号、代号或化名等。如同一个人一样,有时候“大名鼎鼎”的可能不是学名,而是小名,这从目前应用较为混乱的药物名称中可见一斑。
一药多名
“一药多名”现象在化学药物和中草药中均十分常见。
由于同一药品可能由诸多厂家生产,有时随着媒体和广告宣传的深入,很多西药的商品名人们耳熟能详,而化学名称反被忽视或忘却,非专业人员难以区分。
比如我们通用的中药大黄,别名有川军、将军、火参等十几种,这些“土名”源自各不同地域的民间,在正规的药典中亦有记录,但最规范的名字只是“大黄”一种。
临床最常用的退烧、止痛西药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有扑热息痛、散利痛,另外必理通、泰诺林、感康、快克、白加黑、护彤、百服宁等亦主要为这个成分,布洛芬有芬必得、美林等别名。
另外许多具有控制感冒、退烧症状的中成药,往往也含有不同剂量的扑热息痛或布洛芬,虽然多数在说明书中有所显示,但字号很小且不醒目,不仔细或者刻意寻找、视力不好者或者老年人很难发现。也有个别为表示自己为纯中药制剂而故意含混者。
破解一药多名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盯紧化学名。因此,有肝病基础的病友选药时宜注意,尤其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中、西药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万勿造成因一药多名而误用或重叠用药,过量易引起急性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药物剂型
临床治疗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药物原料,而是将之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剂型,方便充分发挥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利于使用、保存、运输和携带。
药物的剂型通常是根据诊断、治疗或预防等目的而制备。为达最佳疗效和使用的便利,依用药途径的差异,即便同一药物其剂型也可能不一样。
恰当的剂型使用量准确、药物的稳定性增加、毒副作用减少。临床常用的剂型有40余种,比较常用的也有20~30种。
口服剂
口服剂型经胃肠道给药者,常用的有散、片、颗粒、胶囊、溶液、乳剂、混悬剂等。但易受胃肠中的酸或酶破坏的药物不能采用这类简单剂型。
其中口服片剂由于使用方便,剂量准确,适用于大多数人,如肝病的NAs和大多护肝药物等均为片剂。
临床容易出现的不合理使用片剂情况是,只有裂缝片和分散片可以拆分使用,其它片剂均不宜掰开服用,尤其是糖衣片、包衣片,否则不仅药物含量发生差异,也增加毒副作用和危险性,影响疗效。
胶囊剂
胶囊剂服用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服用时最佳姿势为站着服、低头咽,且需整粒吞服。
所用水温以不超40℃、水量在100毫升左右为宜,以避免由于胶囊质地轻,悬浮在会咽上部引起呛咳。
滴丸
滴丸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多用于病情急重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咳嗽等。
服用时应仔细看好方法、剂量,宜少量温开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保存中不宜受热。肝病的降ALT用药联苯双酯滴丸即为滴丸。
缓释剂、控释剂
近年随着新辅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促进了新剂型的发展。
药物剂型已经从第一代简单加工的丸散膏丹和片、胶囊等第二代剂型,过渡到以疗效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的第三代的缓释、控释剂型。
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药物有效浓度,称为缓释、控释剂型。
目前最佳者为使药物浓集于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提高疗效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的第四代靶向给药剂型等。
这些剂型需要按照严格说明书要求服用。
如CHB病友合并高血压时需要用到的硝苯地平缓释片,通过控释膜的溶蚀、扩散等过程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或将药物以分子或微细结晶状态分散在惰性固体材料所制的“骨架”中贮库,通过在胃肠道内溶出、扩散、溶蚀的过程延缓药物释放,比普通制剂可维持更长时间的体内有效药物浓度,避免了频繁给药带来的依从性不佳等问题。
而硝苯地平控释片则是基于渗透泵原理设计,包括含有活性药物的药物层和具有渗透活性物质的推动层,二者外面包裹半透膜和保护膜,使药物按恒定量实现24小时的恒速释放,利于通过平稳降压而改善疗效和降低相关不良反应。无论进食、胃肠道动力还是胃内pH值等均不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普通制剂或缓释制剂相比,更有利于服药依从性。
缓释剂和控释剂释放速度慢,可以减少药物的服用次数,避免对胃肠产生较大刺激。服用时一定要细看说明书,有的药品没有标明“缓释”或“控释”字样,若有SR/ER时,也是缓控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整片吞服,严禁嚼碎、碾碎或掰开分次服用。防止药物失去缓控释放功能,或瞬时大量释放产生毒性,还可能破坏如肠溶胶囊定点释放的功能。
一般每日1~2次,服药宜在清晨,不可擅自增加服药次数。
对于特殊说明可以掰开的药物,也要沿着药片上刻好的刻痕掰开,不能随意拆分。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片由上千个小球囊构成,可以掰开服用。
肠溶剂是用肠溶性材料进行包衣制成的,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才能很好的崩解吸收,可防止药物在胃液中被破坏并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性等,如肠溶阿司匹林,应整粒吞服,不能随意将其破坏。
由本文的上述介绍可见,药物的名称和剂型,也蕴含丰富的内涵和学问。如不详加了解,或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简单理解,容易进入误区或不小心就入坑。
尤其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这些慢性疾病,本身需要应用护肝药物的情况而言,有些人在漫长的生活进程中,有可能常会因合并或夹杂其他疾病,而需另外应用或联合别的药物,因此有必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只有充分了解有关药品规范名、化学名、商品名、别名等等之间的差别,并能妥加区分,恰当的遴选药物类别和品种,熟悉药物常用的相关剂型,依据不同剂型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服用,势必更为高效安全,健康舒心。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