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您可能会联想到,是一种什么样的“豆豆”呢?今天和大家谈一谈,形形色色的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由于身体排铜功能障碍,又被称为“铜娃娃”。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因铜转运ATP酶β(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易漏诊、误诊。
WD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多见,5~ 35岁多发,发病年龄<10岁的患者多以肝病症状首发。
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当。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WD患者中,男性相对多见,且发病年龄更小;肝脏症状WD患者中,女性较为多见。
WD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14.3)。
在生理情况下,ATP7B基因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蛋白),参与铜的跨膜转运,ATP7B蛋白一方面转运铜至反高尔基体网络并与铜蓝蛋白前体结合、形成功能性的全铜蓝蛋白入血;另一方面转运铜至胆汁以便排泄。
ATP7B蛋白主要在肝脏表达,当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7B蛋白对铜的转运功能障碍时,铜在肝脏过量沉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并对脂质、蛋白质、DNA和RNA等分子造成损伤,导致肝细胞损伤、肝脏脂肪变性;铜还可激活肝星状细胞,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当铜超过了肝脏储存容量,就会以游离铜的形式进入血液,并在脑部、肾脏、角膜、关节以及肠道等部位过量沉积,产生肝脏外的铜毒性,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WD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脏和/或神经系统受累。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WD发病相对较早(>2岁就可能发病),神经系统病变常较肝病晚10年出现(通常>15岁)。
此外,还可出现眼部异常、溶血、肾脏损伤、骨关节异常等多种临床表现,还可以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脏损伤,女性闭经、流产,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胰腺炎等内分泌异常。
肝脏是WD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根据轻重程度以及病程长短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多种形式。
临床上遇到的WD患者是什么样子呢?
肝友1:男,16岁查出WD导致的肝硬化腹水,给予排铜药物、利尿、排放腹水、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铜饮食,多次住院治疗,27岁亡故。其姐姐也是WD,无临床症状,腹部彩超正常,未予药物治疗,继续追踪随访中。
肝友2:女,年龄43岁,主因“腹胀,双下肢水肿”就诊。肝病面容,大量腹水,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经检查为WD导致的肝硬化腹水,WD导致此肝友习惯性流产,46岁患者去世。这位肝友提示我们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患者,注意排除WD。
肝友3:男,年龄2岁,主因“皮肤、巩膜重度黄染10天”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肝衰竭,肝豆状核变性。随访此肝友12天后,因急性肝衰竭死亡。
肝友4:男,年龄34岁,这位肝友就诊时全身不自主的震颤特别明显,患者特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这些均有,给予排铜药物及低铜饮食,病情基本稳定,继续追踪随访中。
肝友5:男,年龄24岁,12岁查出WD中的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导致吐字不清,伴流涎、肢体严重痉挛,但我们能听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肌肉痉挛现服用药物治疗及低铜饮食,病情尚平稳。其父母亲积极地给他治疗,比普通孩子付出的心血要更多。对待这种孩子家长是要有更多的耐心,为孩子的家长不放弃精神点赞!
肝友6:男,3岁,因肝功能异常查出WD,给予青霉胺及低铜饮食,已追踪随访10年,每年定期复查相关项目,病情稳定,现已上初中,学习成绩也优秀,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
肝友7:女,21岁,10年前因腹胀、腹水而查出WD,长期服用青霉胺及低酮饮食,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病情稳定,继续追踪随访中。现在上大学一年级,学习成绩良好,祝这位肝友学有所成。
K-F环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关系
眼部有K-F环不一定就是WD,眼部没有K-F环就否定WD的诊断。临床上有的患者没有K-F环,但确诊是WD。因K-F环这个不是特异性的诊断,这里提醒一下大家。
一人得肝豆,全家受审查
临床上,我们遇到一位肝友,女,28岁,因肝功能异常八年,最终确诊为WD。行家系基因检测,其母亲、女儿均有基因突变,但无临床症状;其父亲及弟弟无基因突变;其母亲、女儿继续追踪随访中。临床上有兄妹四人同患WD的报道。
WD治疗原则是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终生治疗。请在专科医院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笔者在此提几点建议:
1.对不明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一定要排除WD。
2.WD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很重要。
3.低铜饮食的重要性。WD患者在治疗初期应避免进食铜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豆类、贝壳类、坚果、巧克力、鸭鹅肉等),不用铜制的餐具及用具。
另外,如果日常饮用的是井水或通过铜管运输的水,应检查其含铜量,如果水的铜含量高,建议使用净水系统。
4.随着医学水平的进展,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提高。本病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要医务工作者长期的管理此类患者。
5.如家庭中一人查出WD,家庭其他成员应做家系基因检测,做到应查尽查,避免漏诊。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