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好不好,看4个地方就知道,教你几招养好肝

  • 发布日期:2024-05-11
  • 来源:
  • 发布人:
  • 浏览量:

《黄帝内经》中讲,“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与体表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为怒”。

肝好不好,看看这四个地方

1.肝其华在爪

“其华在爪”中的“爪”指的是指甲,即指甲的荣枯变化与肝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肝血充盈,则指甲坚厚,颜色润泽;若肝血虚亏,则指甲软薄而脆,颜色苍白枯萎,甚则发生指甲中间凹陷而摸上去凹凸不平的现象。

2.肝在体合筋

“在体合筋”是指肝在体内的功能与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的维护和强化有关。

肝主筋与肝藏血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筋需要血液的滋养。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导致筋的功能减弱,则会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关节僵硬等问题。

3.肝在窍为目

“在窍为目”指眼的视物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也与肝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肝血不足则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夜盲、双眼斜视;肝火上炎则会出现眼睛红肿、头晕目眩等症状。

4.肝在志为怒

“在志为怒”是指肝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怒”有关。

肝脏与情绪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肝失疏泄可引起情绪敏感易怒;反之,情绪不稳易怒,也会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滋生疾病。

暴怒可见头晕、中风,肝硬化患者还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敢怒不敢言,常生闷气者则容易出现肋骨两侧出现游走性疼痛,消化不良伴频繁嗳气、反酸,周身各个器官出现结节、肿物,月经不调,失眠,甚至导致抑郁症。

春季养肝小妙招

1.睡饱觉,不要熬夜

研究结果显示,休息睡觉时流经肝脏的血液比站立活动时增加40%左右。通过肝脏的血流越大,肝脏得到的营养供给就越多;同时还可以减少肝脏本身的能量消耗,加快肝细胞恢复。

2.少酸增甘、多食绿

春季养肝应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则,少“酸”可以防治肝气过于亢盛,增“甘”可帮助培补脾气亏虚。

 “少酸增甘”不是单纯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这里所说的“酸”和“甘”是从中医五行角度出发。凡是属收敛、固涩作用的食物皆归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备补益、健脾、和缓作用的食物归为甘味,如山药、扁豆、核桃、菜花、莴笋、黑米、燕麦等五谷杂粮。

"多食绿"指的是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中医五行中五色与五脏相应理论,青色入肝经,吃绿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如果没有特别的禁忌,可以适当多吃西兰花、生菜、大头菜、绿豆、猕猴桃、青苹果、葱、韭菜、青椒、芹菜等食物。

3.畅情志、多运动

“畅情志"即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保持肝气的条达,从而避免肝气郁结形成情绪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大家一定要利用大好春光,多进行户外活动。周末踏青、郊游,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实现怡情养肝之目的。

4.减少不必要的用眼时间,忌久视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注视电子设备会造成视疲劳,出现视物模糊、两目酸痛,久而久之便会伤肝血。

常闭双眼,可以养肝血。在日常工作或者学习的间隙,我们要学会偶尔闭眼小憩,同时配合眼部按摩。

5.多做按摩

揉按期门穴、搓搓手(将两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热)、搓搓耳(用双手前后搓擦耳廓,刺激分布在耳廓上的各个穴位,能够疏肝胆湿热),都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


  • 上一篇:脂肪肝具体表现有哪几种?
  • 下一篇:想生一个健康宝宝,乙肝育龄期女性应该怎么做?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