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糖原代谢与糖稳态平衡和脂肪肝的关系

  • 发布日期:2022-09-24
  • 来源:
  • 发布人:ee
  • 浏览量:

近日,国际内分泌领域期刊Molecular Endocri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论文Regulation of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lipid metabolism by PPP1R3G-mediated hepatic glycogenesis,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以及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在一生中都不断经历进食和饥饿的周期循环。进食后血糖急速上升,而血糖得不到及时控制是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征。同时餐后的高血糖也是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机体有多种机制参与了餐后血糖的调控,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机体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肝脏是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同时也是血糖的感受器官。动物实验表明,进食后约三分之一的血糖能够转化为肝糖原,从而储备过多的葡萄糖。但目前尚不清楚肝脏的糖原合成如何与进食和饥饿的循环周期相协调,以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

研究组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蛋白磷酸酶的一个新的调节亚基PPP1R3G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PPP1R3G蛋白在餐后血糖的调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陈雁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张永贤等通过构建肝脏特异性表达PPP1R3G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深入探讨了PPP1R3G蛋白在糖脂代谢中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PPP1R3G转基因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能够加快餐后血糖的清除。研究还发现,PPP1R3G转基因小鼠的体脂成分减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成分减少,同时能够缓解饥饿诱导产生的脂肪肝,肝脏特异性表达缺失糖原结合区的PPP1R3G蛋白的转基因小鼠,上述的现象消失。这一研究表明,PPP1R3G对糖稳态维持具有重要功能,也提示肝脏糖原代谢与机体脂肪代谢以及脂肪肝形成密切关联。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项目经费支持。


  • 上一篇: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不佳
  • 下一篇:内脏脂肪指数并不能预测NAFLD患者肝组织学严重度
  • 支持和指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字信息与图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式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晋)-非经营性-2021-0101
    备案信息:晋ICP备18004290号-2